查看: 7945|回复: 0
|
[人文历史]
民间故事,孙家窑为什么没有孙姓?
[复制链接]
|
|
世上无奇不有。孙家窑几百户人家,张、王、李、赵不缺,偏偏没有一家姓孙的。姓孙的本是这块窑户,窑名和庄名都是用孙氏起的。那怎么后来没了呢?原来这里却有个神奇的故事。这故事放在明朝是不敢讲的,如讲了被朝廷知道就会捉去问罪的。
传说那时孙家窑窑户烧制的砖瓦很出名,结实,光溜,有棱有角,品种又多。深得皇家赏识,并收为朝廷经营。有一次砖头出窑前,看火的见窑烟好怪,不蓝、不青、不灰、不黑、又不黄。待出窑一看呀,他愣住了,满窑砖坯都凝结成一块整体,颜色纯白,油光水滑般。他叫来许多人,一齐动手,谁知撬也撬不开,抬也拾不动。他一面发呆,一面想道:如不能按时出窑,推迟下一批装窑烧制,今天就要浪工,一浪工,皇上限时限刻的砖瓦就不能运往南京,那将犯有怠工之罪。在别无良策的情况下,看火的和大伙儿只好找来石榔头,大一块小一块敲碎,再哼唷哼唷搬出了窑。
在这以后没多天。朱元璋采纳了刘伯温的奏请,特派御差赶到孙家窑,一开口就查问“白玉龙床”放做哪儿去了。当御差得知天赐“龙床”已被砸碎时,用不着禀奏皇上,立即绳捆索绑,先把看火的捉了走。
真是大祸临头。孙家窑的窑户们料到看火的再也回不来了,说不定下面就要轮到自己的头上。是的,替皇上做苦工,不管功劳多大,只要一触犯龙颜,也不管青红皂白,都会落个“在劫难逃”的下场。他们想着:人死了倒罢,可把孙家窑的烧制砖瓦技艺失传,那太可惜了。于是,窑户们拿定了主张:在君命未到之前,不如溜之大吉。
孙家窑户们携家带眷,连猫狗都不留,日行夜奔,好不容易跑到县城东南戴家窑。戴家窑的窑户义气,没有一点同行是冤家的想法,瞒上不瞒下,更冒着欺君的风险,把孙家窑户大小人等安插下来,有饭可吃,有工可做,总算保住他们的性命。从此以后,孙家窑本地没有一个姓孙的。而戴家窑呢,孙家子孙一代一代却延续繁衍,孙家烧窑的技艺不断改进、提高。
口述人:张道贵
搜集人:马春阳
|
|
|
|
|
|
|